因此,目前单晶PERC+金刚线替代优势非常明显,且毛利率水平高于多晶,短期内替代趋势明确。
金融危机时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把清洁能源看作经济复苏的重要支点,一改前任们避免重蹈卡特覆辙的小心翼翼,研发预算提高至前所未有的水平,财税补助和贷款担保力度空前。相对而言,小布什政府期间,2008年的能源研发预算总额不抵伊拉克战争期间一周的军事开支,2007年相关直接补贴不到50亿美元,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的40亿美元贷款担保计划,到小布什离任时都没有完成。
最个性化的情节是,1979年在白宫房顶安装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现身示范;最大的手笔是,斥资8亿美元于1980年将光伏发电纳入公共发电计划。新能源的补贴之惑,是国际通病。卡特甫一上台,即提出20世纪末美国能源供应20%来自太阳能的宏伟目标,太阳能顿时抓住了公众的心。而具有象征意义的白宫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因为漏水1986年也被拆卸下来。2010年到2014年全球性的新能源产业衰退表明,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大批因补贴而生、而大以至不能倒的企业会成为各国的包袱。
倘若说这也属于补贴,那也是要自己去市场上赚的。2011年8月底,索林德拉破产事件最终引发了清洁能源欣欣向荣局面的败坏。目前国内市场领跑者与分布式加速单晶替代多晶,深耕单晶的企业正在大规模扩产,巩固成本优势;原来做多晶硅片的企业,受市场需求引导,也开始上游扩单晶产能。
预计到2020年,中国、美国、印度以及全球新增装机将达到75GW、22GW、25GW、151GW;国内复合增长率达到21.43%,全球复合增长率达到18.42%。目前产能最大的是德国瓦克,其在德国用有产能5.6万吨,美国2万吨产能;其次是韩国OCI,产能在韩国本土5.2万吨,马来西亚0.8万吨;国内产能最大的是江苏中能(保利协鑫,03800),产能达到7万吨。8月、9月回归正常,单月装机量仍然高于上半年,足以证明630之后虽然标杆电价下调,但系统装机成本下降足以弥补电价下调对电站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硅料利润空间与市场空间并存多晶硅料环节目前是光伏产业链上国内产量不足一半的环节,2016年国内多晶硅产量19.4万吨,全球占比48%。
2018年同时考虑成本下降与补贴下调,电站投资运营IRR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分布式、领跑者、光伏扶贫已经形成支撑国内光伏需求的三驾马车,预计全年光伏装机有望达到50GW的新高度。
光伏行业已悄然发生变化,不再是昔日一个市场变动,全球行业伤筋动骨的年代,光伏行业2011年在欧洲达到顶峰,2017年也许在中国也达到顶峰,但是全球来看,行业投资近几年一直是向上的,因为新兴市场正在崛起。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二季度清洁能源投资数据,投资638亿创2016年二季度以来的新高,环比上升21%。通过对比2010年-2016年全球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新增装机变化,可以看出欧洲、日本成熟市场装机量已经趋于平稳甚至下滑;中国、美国、印度依然呈高速增长;其他新兴国家也正在慢慢释放需求。全球清洁能源迎来复苏。
投资成本降低+弃光限电缓解,电站运营企业盈利能力好转下游电站环节,影响电站盈利能力因素正在好转。现阶段行业需求持续高涨,根本源于系统装机成本的快速下降,足以弥补标杆电价下调,平价上网已经值得期待;政策清扫弃消纳、补贴等问题,打破行业受指标和补贴限制的天花板,释放更大空间。部分地区缓解明显,如宁夏、甘肃弃光率分别为10%、19%,同比分别下降10、20个百分点;而青海、山西、内蒙古弃光率有所增加,新疆弃光率高达39%,没有明显变化。硅片环节单多晶开始区分,单晶金刚线切割+PERC成本和效率优势显著,正在快速替代多晶份额。
7月1日起,绿证在全国绿证资源认购平台上正式挂牌出售,企业可通过认购平台,资源认购,实现绿色电力消费。因此,四季度到明年,国内光伏装机需求依然可观。
中长期来看,国内成本优势的企业产能逐渐释放,实现国内高成本小厂产能淘汰和进口替代,形成寡头的竞争格局,毛利率水平趋于稳定。2016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利用十三五规划》,谈及解决限电地区消纳问题,一方面要在靠近特高压外送基地的地区建设再生能源发电基站;另一方面,列示了在建和建设可行性在研的特高压项目,其中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将有多条特高压陆续投运,青海、内蒙将有多条特高压开建,将缓解西北地区电力外送能力不足问题。
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增速大超行业预期,以扶贫推动的户用分布式更远超行业预期。相比之下采用沙线切割的硅片价格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硅料价格开始上涨,厂商盈利能力好转,但对进口依赖一直很高,2016年多晶硅进口占比41.21%。达到了成本下降+转换率提升的双重目标。光伏系统装机成本目前每年超过10%的速度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投资或准备投资开发光伏发电产业;在成熟市场,越来越多的应用模式开始有经济性。前三季度国内多晶硅产出17万吨,进口11.84万吨。
投资建议平价上网是光伏行业打破指标、补贴天花板,突破更大市场空间的根本,上游制造环节、下游投资运维都在通过降本增效等方式向平价上网努力。一季度全国发电量214亿kWh,弃光限电约23kWh,较2016年全年弃光率19.81%,有所缓解。
从度电成本的角度出发,随着单晶生长发展、金刚线薄片化普及与单晶电池转换效率不断刷新。这主要受益于阿联酋两大光伏项目20亿美元的投资;美国和中国投资相比上季度分别上涨51%和32%,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瑞典融资额急剧增加,埃及、阿根廷创历史新高。
国外多晶硅厂商多为大型化工厂,掌握先进的提纯工艺,国内厂商前几年并没有成本优势。来自美洲市场订单,需求热情依然高。
多晶PERC效率提升小于单晶提升幅度,且多晶使用金刚线切割存在表面光反射问题,需要叠加黑硅技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布局单晶份额,现有保利协鑫独大的产业格局有可能在将来的一到两年迅速产生变化。寻找弹性最大、利润率最高的环节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终端,其中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属于制造环节,电站终端投资运营属于下游应用环节。相比于欧美市场,印度市场光伏产品价格较低,企业出口到印度的产品,相比于日本、欧美市场毛利率水平较低。
硅片环节,单晶金刚线切割+PERC,降本增效显著,远高于砂浆线切割的多晶硅片毛利率。第二个值得关注的是硅片环节。
我们认为到2020年,国内依然是全球光伏应用的主要市场,分布式、光伏扶贫、领跑者三驾马车拉动国内需求启动第二波快速增长。单晶成功应用金刚线切割之后,成本大幅下降,与沙线切割相比,金刚线切割成本约下降25%。
光伏系统装机成本快速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有条件开发光伏发电,新兴市场将是接下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国内需求来看,根据能源局下发的17年-20年的指标,我们预测明年地面电站大约装机量25GW左右,分布式增长50%,预计明年总装机约55GW。
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证强制约束交易。而支撑630标杆电价下调之后国内需求的是领跑者、分布式和扶贫。所以从2012年开始,国内硅料产能扩张速度很慢。这导致上半年硅料价格一路上扬,硅料厂商毛利率水平继续提升。
根据最新企业公告的毛利率统计,如下图所示,毛利率水平最高的通威、大全,是多晶硅环节;隆基股份、保利协鑫次之,位于硅片环节;阿特斯、通威电池较前两个环节下降一部分,是电池环节;协鑫集成、晶澳、晶科、英利毛利率更低一些,主要位于组件环节,或者垂直产业一体化结构且出售组件终端产品。考虑单晶硅片硅料使用下降,大约需要40-42万吨的硅料产能。
国内光伏制造业产能,占据了全球的一大半。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长位于40-50%之间,而多晶硅料由于产能释放速度相对较慢,且受检修、环保督查、进口限制等因素影响,产量弹性较小,增长率慢于中下游环节。
国内市场目前单月数据来看,630之后装机热情依然很高,6月、7月受630前后抢装和递延效应的影响,出现畸高数据。供求关系缓解,硅料价格回归理性。